名酒之上,唯有老酒!
這幾年酒行業的“老酒熱”如火如荼,據不完全統計,2018年老酒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500億元,經過這兩年的發展,更是逼近千億規模。老酒大熱正在成為許多資深酒客、老酒收藏玩家與愛好者的“狂歡”,小編身邊許多老酒玩家也成為行業渠道中的新力量,他們往往是擁有消費能力更強的高凈值人群,也成為許多名酒和高端酒眼中的渠道“新力量”。
面對老酒熱這個新賽道,酒企與酒商要不要入局?該如何布局?酒說本期頭條從老酒熱現象切入,看看這個新賽道的機會,并盤點目前主流的玩法與案例:
顏值派:復刻懷舊
老酒自帶“消費溢價”,背后核心在于“酒是陳的香”,再追到本質是:時間成本,這一點是不可逆的。因此從產品題材和創意角度而言,復古成為這兩年的新潮流,而顏值外觀層面的“復刻”顯然對資深老酒民更具殺傷力。
這幾年業內有許多相對成功的復刻產品案例:典型的如超10億規模的瀘州老窖特曲60版,目前終端價為528元,其產品在2014年推出,外形上完全是上個世紀60年代“老縣長”經典瓶型的復刻,因為簡約高質而獲得了許多人的認可;典型的還有茅臺股份醬香酒公司的“貴州大曲”,前身為茅臺酒廠上個世紀的“紅糧窖酒”,本來定位是員工內部福利酒,目前也是市場上超5億規模的產品,終端價在200-300元。
還包括這兩年在河南連鎖界異軍崛起的大師酒文化體驗館,里面酒品都是這種復古線路,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感,同時還有沱牌推出沱牌曲酒復古版,古井推出高線光瓶“老瓷貢”,將上世紀80年代“白牡丹”瓶重現,北大荒集團的“陳釀老酒”,將開荒的紅色精神主題畫面搬到了酒瓶上……
外觀的視覺沖擊是最直接的,最起碼決定了消費者的首次嘗鮮性消費的可能性,因此老酒熱折射到這個領域核心表現在:復古類酒品的大火,當然產品最終還是要給人喝的,品質必須過硬,“復古情懷包裝+超高品質+親民價格”構成了這些酒品的共性。
此外,最關鍵一點是要讓人相信:除了視覺符號,品牌故事也很重要,比如許多名酒復刻產品,可能是上個世紀的暢銷品,也會是某屆評酒會獲獎產品,要言之有理經得起推敲,否則只為復古的話可能在市場溢價層面就差點;配套推廣方式也很重要,特曲60版的時光記憶很有亮點,這是一個系統,成功往往是系統的成功。
品質派:年份表達
正如酒說在上面提到的,老酒熱的本質是時間成本。因此如何在品質表達體系中強調出時間性顯得格外關鍵,即年份酒。這幾年因為中酒協年份酒標準的出臺,許多酒企在產品上已經不敢明確標注幾年了,而是用純數字表示。在這種年份酒標準和標注日益規范的背景下,真年份賽道成為老酒熱在品質表達層面的最好例證。
2019年3月份,中國酒業協會正式頒布了耗時13年才確立的白酒年份酒團體標準,從生產資質、生產能力、生產設備、生產評測人員、生產管理系統、材料申報與審核等六大方面,判定年份酒的資質,并對每壇原酒進行編號或準確標識并建立檔案。目前市場上中酒協已經認證過的真年份酒產品包括:內參大師酒15年,國臺10年,金沙回沙酒6年、金沙回沙酒8年、摘要15年年份,花冠等。
除了這個相對權威的團體標準外,酒業知名經理人朱偉親自操刀貴州醇和枝江,推出了真年份產品,其標準在于百分之百含量的年份酒,以6年為例,瓶子里面百分之百六年以上的年份酒,其實兩個標準的核心都是基酒年份與占比,在中酒協的標準里面:所標注年份并非是基酒的最老年份,而是加權平均酒齡,并規定主體基酒要占到酒的80%以上。
除了相關標準與標識外,這幾年在年份表達方面也有一些企業做出了探索,例如潭酒的“釀造年份+灌裝年份”雙標注:從釀造年份開始,至灌裝日期結束來計算年份。每瓶酒出廠,都有明確的“釀造年份+灌裝年份”的雙標注,保證每一瓶出廠前年份足3年,方便消費者查詢和計算。此外,光良酒將酒體比例標注于瓶身,更加直接坦誠,也是一種年份化表達的落地形式。
營銷派:老酒戰略,構建高端價值話語體系
真正把老酒上升到戰略層面且重點布局占位的,行業內目前舍得最典型,其旗幟鮮明地提出“每一瓶都是老酒”的品牌訴求,給消費者強大的心理暗示與指向。同時背靠舍得酒業在業內超前的生產能力和老酒儲備,積極傳遞給渠道和消費者,其占位更加有理可依、令人信服。
更給予老酒戰略具象化“老窖池、老基酒”的表達,將舍得的兩大優勢發揮得盡致淋漓:一是從上世紀90年代釀酒規模就已經進入行業前三甲,大量的優質陳年基酒自那時沉淀下來達到十二萬噸;二是舍得酒業全是名副其實的20年以上的老窖池。
當然占位老酒戰略需要以產能與儲能為前提,這對許多酒企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壁壘。除了戰略層面的占位外,許多名酒企更是積極推出年分化定價,旨在構建起一套以瓶儲標準為基礎的逐年溢價市場體系,茅臺、國窖1573等許多產品都有出臺過相關標準,這種標準最直接的作用的就是:強化渠道信心,讓“庫存”更值錢,但是目前因為缺乏廠家回購的有力保障,許多定價體系公信力并不強。
但客觀而言,這個方向是對的,構建起高端話語價值體系,還是需要以年份入手,不斷強化消費者的品牌高級感認知。茅臺在這個方面做得是最好的,在普茅的基礎上,一方面構建出精品茅臺酒和陳年茅臺酒(15年、30年、50年和80年)等一系列高端產品價格體系;另一方面推出年份茅臺酒定價(比如2015年的遠比2020年的茅臺酒值錢得多),通過這種矩陣將高端消費人群牢牢抓取,這是需要肯定的。
綜上所述,在老酒熱的大潮下,其實有心的企業或者品牌已經通過產品創意、年份表達和營銷戰略等層面積極滲透,強化在新賽道下的占位,進一步分享老酒熱紅利。老酒盡管有自己一套生存與運行法則,但是其暴露出來的渠道力量和消費指向都是值得學習與思考的。好了,今天對“老酒熱”的羊毛就薅到這里!